close
-
作者: 汪培珽
繪者:弟弟
出版社:愛孩子愛自己工作室
出版日期:2010/04/20
借這本書時其實沒太多想法〈還沒遇到問題?〉,只是想說有時間就多看看相關書籍,要真遇到了,至少知道怎麼處理。
先生常說,上一代的父母都沒讀過這些書,還不是把我們帶大了?別太憂慮了。
靠本能照顧小孩與看書教養相比,的確是輕鬆不少,因為平日的照顧,如:吃飯、餵奶、換尿布、陪玩、閱讀...已經夠累,要再撥出時間做自己的事、看自己的書、看親子相關的書,時間實在需要再擠一點出來。
還好這本書很好讀,呵呵~~除了預備解決未來可能會有的困境〈本書不斷提及,小孩會不斷挑戰父母的底線,有漏洞就鑽,哈哈哈哈~〉,在閱讀過程中,也想起自己小時候的親子經驗,恩~~換了位置肯定會換腦袋,小時候自己不喜歡被對待的方式,也有可能這樣對待自己的小孩啊。更何況,我們常覺得現在的孩子很聰明〈物種進化了嗎?〉,更不可能用過去的方式管教孩子,現在認知到,養孩子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。
管教的目的,不是希望孩子功課有多棒,才藝有多厲害,父母傳承給孩子的應該是人生態度與價值觀,希望他的人生快樂,勇於面對挑戰,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孩子需要被教導,對父母來說,這也是個全新的學習過程,讀完這本書,心理的感想是:教養之道無他,耐心而已!父母需要鍛鍊說故事的能力啊。
【第一篇:需要變法維新的父母】
●當孩子2歲時,我們可以輕易忽略他,簡單帶過任何一件事。
當孩子12歲時,他也可以輕易忽略你,簡單地帶過應該讓你知道的任何一件事。
親子關係的型態,取決於父母與小孩的相處方式。自己真心希望,以後孩子是願意和父母說真話的,或許也可以分享生活。
突然想到先生曾說:「以後001要求婚時,不知道會不會找我們一起參加?」
當下覺得,應該不會吧!但~~我們很想參與啊,恩~看來,權威父母不適合我們。
●每個「不」字後面,都要接「三分鐘的道理」
只要父母發現孩子有任何不當的行為,不論他的年紀有多小,就要開始這個「好好說道理」的教養方式。
●你幫孩子做的越多,不見得越是個好爸媽;但你願意跟孩子解釋的道理越多,肯定就一定是。
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形象,是會在現實狀況中實現的。當你打心底相信他們一定是好孩子,他們就會是;當你心裡對孩子失去信心時,問題往往也就出現了。這層玄妙關係,有時候,很難言傳。
●孩子很早就聽得懂父母說的話。多早?早在你還不相信他聽得懂的時候。
●不論多小的孩子,請好好地跟他們說話。
因為這樣的習慣,將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。反之亦然。
●不需要事先警告孩子,當他沒做錯事的時候,就是好孩子。
當他是好孩子的時候,父母當然不能開口「暗示」─他可能會變成壞孩子。
只要父母相信孩子會改變,他就一定會改變。
不要急著處罰孩子。如果不動用到處罰,孩子也真的不再犯了,那不正是教養孩子的更高境界嗎?
●有事沒事,找孩子聊上兩句閒話吧!父母的長處,絕對不會只在養家活口上。
我想,管教孩子肯定挫折很多,如果學工作技能都要21遍,那怎能要求孩子講3遍就要記住,所以,教養孩子時也務必要正面積極,需要堅持原則與強大信念,才能貫徹。
祕密的力量也很適合用在管教孩子上,負面的形容若成為未來的實現,不是太殘酷了嗎?
啊!001啊,媽媽再也不說你是個皮孩子啦,你只是充滿好奇心,相信秘密的力量,你是個乖孩子,棒棒!
●對小小孩說道理,要具備唱作俱佳的本領。
怎麼將道理說得好像在說故事,讓孩子彷彿進入了那個故事裡,是需要慢慢練習的。
●當孩子會開始聽你念故事書的時候,就是父母可以開始跟孩子說道理的時候了。
●要給孩子「頂嘴」的機會。
頂嘴是父母的定義,在孩子的字典裡,那叫「討論」。
喜歡意氣用事的孩子,是喜歡意氣用事的大人教出來的。
●你的孩子藐視你嗎?當3歲的小孩在玩具店的地上大哭大叫的時候,就叫藐視你。
不是因為孩子天生就是惡魔,而是父母沒有拿出正當的權威來好好管教孩子的結果。
現在的爸媽,都太沒有原則了,這是教養孩子上最大的漏洞。
孩子的年紀越小,父母需要堅守原則的態度就必須越強烈,最好不要輕易讓例外的情況發生。例外是要等孩子的人格趨於成熟和穩定後,才能拿出來變通的東西。
人是有惰性的。「算了,算了」當下對父母來說,當然是輕鬆了許多,因為你不必再繼續跟小孩纏鬥下去,而且還不知道最後誰輸誰贏。可是一旦你妥協了,選擇了這個讓自己一時輕鬆的方式,下次,孩子就會用更強的力道來挑戰你的原則。
●親子間的溝通模式,是需要時間建立的;好的、壞的都一樣。
親子間的溝通模式一旦建立,不容易在短時間改變;好的、壞的都一樣。
媽媽,試著用最大的耐心來鼓勵孩子;孩子,就會生出最大的自尊心來規範自己。
有句話說:「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」。可以是魔鏡而不是照妖鏡嗎?
恩~不僅遺傳了長相,其實連個性都在不知不覺中傳承地非常好。無縫接軌嗎?
總之,別讓孩子學會你的意氣用事,哈哈!
●教孩子的時候,不要笑
隔離法。隔離的目的不是要嚇孩子,而是要剝奪孩子的自由。隔離的時間依孩子的個性決定,對小小孩來說,2分鐘可能已經很久,個性倔強的小孩,可能20分鐘也不夠。若錯誤很小,而且孩子馬上表現出「下次不再犯」的態度,那麼隔離可以馬上停止。
累犯的孩子,則須清楚告知,若再犯,隔離時間則每次增加5分鐘。
糾正孩子的行為時,不分大小,每一件事都是嚴肅的。說道理時,父母是不可以笑的。
●先學做人吧!
如果連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,學甚麼才藝都沒用。
●不是說道理的時間,父母不要碎碎念。
有被教好的孩子,處處可以看見對人的禮貌和尊重。
需要孩子遵守的規定,就是父母權威的行使。雖然它們都是經過親子雙方討論和溝通的,但它仍需要父母行使權威才能維持下去。
●無論是多棒、多盡責的父母,孩子還是可能做出一些讓父母覺得不可思議的壞事。不要對這些事情太大驚小怪,堅持父母養育孩子該有的原則,繼續往下走就是了。
念書再棒都沒有學做人重要,讓孩子是個通情達理、體貼他人的人。這點很重要,因為父母有時花比較多的時間在考試分數與名次啊!卻忽略了給予自信心。
恩~~這我就覺得蠻慚愧的,表哥的孩子念小三,每次見面總是問第幾名和給禮物鼓勵,但卻沒花時間跟她閒聊學校生活開不開心、有趣的事情,哎呀~~分數真的不重要啦!
●對孩子,不要操之過急。父母心裡的焦急,有時候只是反應了自己自信心的不足。
不要叫小孩「不要哭」。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:哭是一種丟臉的行為。人,就是有七情六慾。高興、生氣、悲傷、難過,甚至跌倒好痛,都是感覺的一種。
當父母一味阻止孩子哭泣,甚至看不得孩子有生氣和難過的負面情緒,就是在傳達一種訊息給孩子:你的感覺是錯誤的,需要壓抑。
●父母不得不說的一個字
跟孩子說道哩,不是要父母變成一個囉哩囉嗦的人。
有些提醒孩子的話,說一兩次也就夠了。既然說了也是白說,父母阿,能不說就不要說了吧。
父母對孩子的教養問題,並不會自動減少,反而會隨著孩子的年齡,自動長大。然而,親子間的溝通模式,往往在一開始就固定下來了。不論是好好說道理,或怒目相視。所以,當孩子2歲以前,任何的道理,都要用最緩和的方式,對孩子說。不但不可以用威脅、 恐嚇的方式,我們還要對孩子有信心:只要父母好好說話,孩子一定是會很受教的。
●篤定和耳邊風
父母的工作,就是不斷地提醒。提醒到孩子養成習慣的那一天。
●小孩也需要面子
不要在外人面前罵孩子、處罰孩子。甚至跟孩子說道理的這件事,最好也是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進行。
喔~~原來,父母對孩子威脅時,父母自己卻心軟做不到,這就是耳邊風的由來。
【第二篇:怎麼跟小孩─說道理?】
●我傾向跟小孩說明每一件事情的道理。
自從我接下了「媽媽」這個工作後,不論是多麼小的事情,只要是與孩子的品格、習慣、規矩養成、人生態度有關的,它們馬上會自動跳升到媽媽工作裡的最高層級─甚至比吃飽穿暖還重要,所以我都會最優先處理。
●喜歡撒野打滾吵鬧的孩子,不是因為他天生就是惡魔,只是因為大人曾經給了他得逞的機會而已。
父母和孩子都必須有滿足和快樂,如果只有一方達到這個目標,是很難看到真正幸福的家庭的。
●「如果你再不xxx,我就不xxx。」這是最差勁的管教台詞。
給孩子的道理,必須經得起考驗。
●每位父母都想和自己的孩子建立穩固的感情,但是如果你每天和孩子說的話不到十句,感情是要怎麼穩固呢?
●孩子的價值觀和人格養成,不是與生俱來的。你放心留給時間來決定嗎?
恩~看來以後不能亂呼弄小孩,亂搬警察出來嚇小孩,父母的威權與說出的話是否具備智慧有關,要想出一套說法困難,到不如就用真心話與孩子分享父母內心真正的感受,別瞎掰嚇人的威脅與製造莫名的恐懼啊!以「設身處地的同理心」跟孩子說道理是個好方法,以身作則更是重要,否則就是說一套做一套。
最後,作者列出「管教孩子五項原則」,若沒有時間看這麼多內容,就謹記這五想項原則吧!
●管教孩子五項原則
1.堅守父母的原則,沒有算了算了這回事。
2.不要隨便開口罵孩子。如果你準備下猛藥,請先確認孩子是否病入膏肓。
3.用堅定而嚴肅的語氣跟孩子說「不」,當孩子犯錯時。
4.錯誤一犯再犯時,小小孩,用房間隔離法。大小孩,剝奪其娛樂的權力,例如看電視、買玩具、跟朋友出去玩。
5.每天30分鐘,利用孩子睡覺前,跟他說說話、聊聊天。小小孩,可以用唸故事書給他聽的方式來代替說話。這就叫「愛的時間」,孩子的行為沒有導正前,都不可以停止。
最後,我的感覺是「革命尚未成功,同志仍須努力啊!」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